連鎖企業的培訓,每家都有一套對人才的需求與想法。無論是直營或加盟,在品牌理念、產品特色、門市營運操作與管理方式等,都會自己建立一套培訓體系,尤其在大連鎖品牌中,如統一超商、王品集團與信義房屋等,更是如此。而小型品牌的培訓能量較為不足,就要整合外部培訓力量來做好培訓,例如行業內的公協會或外部培訓講師。
想要展店,店長人才在哪?開店不難,但要長期穩定獲利營運,就不容易了。除了管理好現有門市外,若要新籌建一個門市呢?從規劃、選點、籌備、建置、培訓到試營運,誰會?多少人有經驗?多店的督導與培訓,交給誰能搞定?要發展加盟體系,誰懂設計加盟模式與辦法?如何跟準加盟主溝通簽約?品牌發展海外授權, 能派誰籌備進駐?
主管人才是企業發展的中流砥柱,不只需要對門市熟悉,更要有正確的觀念與心態。而越往組織高層,主管人才就更需要有格局眼界、領導才能與管理技能。不少連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,選擇了「挖角」主管的速成方式,卻多數都以不歡而散收場。能長期培養出一批自己的子弟兵,往往才是真正建立起自己能掌握發展的長期能量。
有效培訓的核心
培訓內容概分為觀念、知識、技能與經驗,不同職位角色,往往工作重點不同。門市,首重操作性,要求對工作技能的熟練度高。主管,要能管理好事情,領導好團隊成員。而幕僚,就要把事情照制度與規定準時做完做好。而規畫性幕僚,就要有門市經驗,企劃內容不可脫離門市實務。
「主管」們,最常犯的錯誤就是自以為經驗夠,卻忽略了時代變遷與產業改變。年輕人早有能力超越他,卻還在自我感覺良好。以前的管理模式是下指令,要求工作完成。一個坑要找一個合適的蘿蔔,期望找到適合自己的員工。現在卻是要善用手邊的團隊夥伴,深入了解並激發潛力。
沒有完美的個人,但有夢幻團隊。在組織的職位特性不同,自然主管人選的個性特質就有不同。業務類的,個性要積極主動,勇於冒險,喜歡帶領團隊去挑戰高目標。公關類的,要樂於與人溝通互動,整合造勢。幕僚類的,善於細節管理且謹慎小心。門市類的,要能帶動熱情,主動積極負責。尊重每位準主管的個人天賦,去激勵開發領導與管理的潛力。選對人,才能做有效培訓。
實戰培訓方式
連鎖體系對人才的培訓方式很多,實務上較有效的方式卻不多。首先是「訓用合一」,培訓的內容,都是工作上要負責的事,重點在學有所用。其次,是「我說給你聽、做給你看、換你做做看」的培訓方式。培訓者把整個觀念、運用與案例對受訓者完整講解清楚,之後用實際案例或是操作示範給受訓者看,再來請受訓者依照培訓者所教授的內容,實際操作一次,以確認不只聽懂,更要有能力熟練操作。
還有「做中學」的觀念,讓受訓者在實作中去檢討改善評估,而非考學歷知識的筆試。在做的過程,去檢視受訓者是否在實務上,能展現出企業期望的態度與能力。最後,是搭配外部同業或異業的標竿個案參訪,借鏡學習且能刺激觀點思維。大型企業在高階主管的培訓,很重視視野與格局。比較常見的方式是出國參訪或進修,或挑選接班人梯隊,安排在高層主管身邊工作,順便觀摩學習。
盲點提醒
後勤背景或高學歷的人才,在門市營運的最大弊病,就是對第一線不了解熟悉,只在自己的領域裡專業。若要長期提拔往高層,就需要到第一線去歷練,未來才能體會且聽懂第一線的聲音。例如家樂福的幕僚主管,就會從有多年門市豐富經驗的店經理中拔擢。身為主管,更需要不定期到現場了解客戶需求、購買行為、客戶來源、商品喜好與競品選擇等,才不會犯了以「想像」來解決問題的毛病。
規劃主管培訓時,別忽略了強化有關品牌理念、文化與價值觀等軟性內容訓練,如品牌理念對社會的價值、員工優秀行為表揚、對客戶彰顯的價值等。這些都能提升團隊成員的認同度、激發榮譽心,並建立對品牌的信仰度。只有針對高度認同企業價值觀與品牌理念的員工,施予有效地訓練,才能培養出真正的主管人才。台灣房屋地產集團在這方面的培訓,從新人到主管培訓,就極為重視,也在業界享有口碑。
人才,很難靠面試找出來的,更難靠考試來評估判斷。面試,往往是比誰比較會表演,比誰的書面資歷比較精彩。但往往要觀察在實際操作的態度與反應,才能判斷挑選出誰是人才。而主管人才更多數都是在挑戰中,被磨鍊成長的。再多的理論,若沒有實戰經驗來交叉驗證,就很難有真正的體悟成長。「是驢是馬,牽出來遛一遛就知道了。」這句話挺準的。
0 留言
歡迎針對Blog內容,理性提出觀點與看法分享!請勿有廣告、政治或人身攻擊的語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