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經理啊!我又不是行銷業務,我把分內工作做好就好,幹嘛去擔心業績?」小吳一副事不關已的表情。
月底快到了,這個月的業績預算只達成八成,店經理心裡可急了,找幾個會籍顧問來討論該如何衝業績,不料小吳白目的頂了這麼一句話。
「您認為業績不是你的”分內”工作,那你的薪水從哪裡來」張經理瞪了小吳一眼。
老闆的經營邏輯
企業經營的簡單邏輯:有形、無形的資源投入,經過企業團隊經營,會有產品或服務產出。
從另一個更實務的角度來說,還有兩個面向:首先是員工思惟,老闆開公司,感覺上俱樂部裡有有會籍顧問、會計、教練、會員卡、游泳池等,大家分工合作把工作做好,忙到月底就可以領薪水了。在老闆的思惟卻是另一個角度,如何掌握市場,製造提供合適的服務或產品,來讓會員買單、付錢,之後付掉該付的租金、貨款、薪資、水電等等,最後就可以算算,到底俱樂部賺到多少錢。
看出差異了嗎?當您用「同理心」去看懂老闆的思惟,老闆就會把你當俱樂部真正的經營團隊成員。
目標導向的行銷
中小企業老闆的行銷思惟,比較偏向於「目標導向」。尤其在俱樂部這種高現金流出的產業裡,行銷如果不能產生具體的銷售業績,依照現階段市場上的俱樂部經營規模,每個月老闆的現金壓力會比你想像中大很多,這也難怪俱樂部經營者的行銷觀念,通常都是很明確的目標導向。
「我又不是作行銷業務的!」 每次跟年輕朋友聊到這個觀念時,常會有這樣反應。組織團隊存在的目的,是要能去營運「資源」,讓企業投資經營獲利,
分工與合作,都只是組織運作的方法。
在組織分工上,你可能不是「直接」去賣會員卡,但你一定會「間接」做行銷業務。
業績是誰的事情
行銷業務不只是 一兩 個部門的事,是整個俱樂部的大事。俱樂部不管有多大的空間、多好的健身器材、多棒的SPA、教練多強,會員卡賣不出去,這些都會變的沒有價值。團隊經營,就是集中全俱樂部的資源,「大家」共同善用資源,創造最大經營業績。
每個同仁都該學會「鳥瞰」俱樂部經營結構,學會當老闆的「同理心」,學會共同達成業務目標的團隊精神。
業績當然不是「您」的事,它是全俱樂部成員,「大家」共同的「大事」。
0 留言
歡迎針對Blog內容,理性提出觀點與看法分享!請勿有廣告、政治或人身攻擊的語言。